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千亿美元,但是95%的高端医疗设备仍然依赖于进口。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国家安全和民生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医疗设备国产化的问题。
国内医院95%的设备都是外国进口的,其实,这个问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我国医疗设备行业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从最初的模仿到现在的创新,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仍然难以摆脱对外国产品的依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都知道,很多高科技的东西都是外国人发明的,比如手机、电脑、飞机等等。我们在生活中用得很多,但是也很依赖外国人的技术。在医院里,也有很多这样的东西,比如超声波、核磁共振、CT等等,这些都是检查身体的仪器,都是美国通用、菲利普等公司生产的。
除了这些大家都知道的仪器,还有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也是外国人的专利。比如说人工血管,这是一种用来替换人体里坏掉的血管的东西,很多病人都需要用到。但是中国没有自己生产人工血管的能力,只能从德国麦科韦和日本泰尔茂这两家公司买。
可是从2020年开始,因为各种原因,这两家公司的人工血管产量大大减少了,中国也买不到足够的人工血管了。很多医院都缺货,甚至有些病人需要手术却没法做,因为没有人工血管。这让很多医生都很着急,也让很多病人的生命受到威胁。
2022年年底,上海也出现了人工血管缺货的情况。上海本来是外国货物进入中国的重要港口之一,但是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运送人工血管的船只无法停靠上海港,只能去别的地方。2023年的现在,全国各地还是缺乏人工血管。
其实人工血管并不复杂,就是一种特殊的塑料管子。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用来替换大血管的涤纶管子;另一种是用来替换小血管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管子。
膨体聚四氟乙烯其实早就被发明出来了,从1969年就开始用在各个领域了,比如纺织、石油和航空航天等等。但是就是这样一根成本只有几百元的小塑料管子,中国还没有办法自己做出来。这就像我们没有自己制造芯片一样,让我们在医疗领域面临着很大的危机。
中国政府也很重视这个问题,出了一些政策,鼓励医院用国产设备。从2014年开始,就要求三甲医院多用国产设备。三甲医院是最好的医院,如果他们用国产设备,其他医院也会跟着用。这样就可以让国产设备发展得更好,不再依赖外国人的技术。但是十年过去了,国产设备虽然进步了很多,但是还是没有取代外国设备的地位。
2022年4月,安徽省出了一个更严格的规定,说所有医院必须先用国产设备,如果要用外国设备,必须得到批准。但是即使这样,安徽省一年买的45台大型设备中,还有一半是外国的。这说明医院还是不喜欢用国产设备。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国产设备的质量还不够好。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做医疗设备的方法就是模仿外国人的东西。我们想要先买来外国人的高端产品,然后学习他们的技术,最后自己创新出更好的产品。这样就可以缩小和外国人的差距。
但是有些医疗设备虽然看起来像是自己做出来了,其实只是把外国人的零件拼装起来了,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和原材料。有一个咨询公司专门统计了中国专业医疗设备有多少是自己做出来的。
他们发现那些价值不高的消耗品,比如手术刀、针管等等,中国已经能够做到95%以上;那些监测身体状况的仪器,比如监护仪等等,中国已经能够做到75%以上;最让人高兴的是心脏支架,中国已经能够做到75%以上,但是仍有不能自己做出来的部分。
因为心脏支架里面有一个秘密,就是它需要一种特殊的金属管子。这种管子很长很细很精密,中国现在还没有办法做出来。只能从外国买。
除了心脏支架这种常用的医疗器材,还有一种叫做ECMO的设备,也是中国不能自己做出来的。ECMO是一种可以帮助重症病人维持生命的设备,可以把血液从身体里抽出来,然后加上氧气再送回去。这样就可以让病人的肺部得到休息。
全世界能够做出一整套ECMO的企业也很少,大多数企业只能做一部分零件。ECMO设备里面最重要的部分叫做膜肺,就是可以给血液加氧的东西。现在做膜肺最好的公司只有一家,就是3M旗下的Mambrana公司。这家公司独占了市场,所以ECMO的价格很高。
而且从订货到收货,每套ECMO要花半年以上的时间。但是中国的医院还是愿意等,因为没有别的选择。中国也有很多团队想要自己做出ECMO,但是进展很慢。
为啥国外的医疗设备技术如此先进?要知道在国外,很多器械公司是先做出了很厉害的技术,然后申请很多专利,才开始创业。国内的器械公司走的路子不一样,他们先卖别人的产品,赚了钱再做自己的产品。
比如说迈锐医疗,他们卖了6年别人的产品,才开始做自己的血氧仪。他们把价格降低了很多,在小医院里卖得很好,就成了国内的老大哥。迈锐医疗的故事也反映了国内器械公司的现状。
现在国内的器械公司有点急功近利,喜欢做一些容易做、赚钱多的产品。比如说有一个产品已经做得很好了,他们就找一个跟这个产品相关的病来做一个类似的产品。这样看起来他们的产品很有创意,但是其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而且中国人口多,这样的产品也能卖得出去。但是在国际上就不行了,因为国外已经有人做出了更好的产品,别人都习惯用他们的产品了,不会换成新来者的产品。而且国外的器械公司也不愿意跟风做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他们更喜欢开发新的东西。
其实国内没有掌握一些高端器械技术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些技术都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做出来。比如说人工血管,从提出到用在人身上花了40多年。人工血管很难做,比心脏支架难几百倍。心脏支架可以用机器切割,但是人工血管有些地方只能靠人工来做。
国外有家大公司是专门做人工血管的公司,他们有80个工人就是专门负责手工制作人工血管的,而且他们要培训两年才能上岗。而且他们用的设备都是自己设计和调整的,没有现成的可以买。就像要做一条裤子,先要自己织布,然后再用手缝一些重要的地方。
但是有时候就算做出来了好的产品,也不一定能卖得出去。因为市场要喜欢你的产品才行。要让市场喜欢你的产品,就要让医院用你的产品。但是在国内这很难做到。因为国内很多医院都喜欢买进口、外国的高端设备。
这样不仅让医院花了很多钱,也让看病变得更贵,还让国内厂商生产的高端设备没法卖出去。湖南省很多医院,他们都买了很贵的血管造影系统、机器人手术系统。这些设备都很贵。比如说进口的心脏支架,出厂价只有300美元,但是用在病人身上就要花几千美元。
总之,中国医疗设备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科技实力,也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健康和福祉。我们不能再满足于模仿和拼装外国人的产品,我们要有自己的创新和突破。
我们要培养更多的医疗器械专业人才,加强与医院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降低产品的成本和价格,扩大产品的市场和影响力。我们要让国内外的医生和病人都信任和喜欢我们的产品,让中国医疗设备走向世界。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政府、企业、医院、学校、媒体等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政府要给予医疗器械行业更多的政策优惠、资金投入、监管保障等等。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管理水平、拓展国内外市场等等。
医院要更加公平合理地选择使用医疗器械,不要盲目追求进口品牌,也不要牺牲质量为了省钱等等。学校要加强医疗器械相关专业的教育培养,培养出更多有能力有创意有责任感的人才等等。媒体要积极宣传医疗器械行业的成就和贡献,增强社会对医疗器械行业的认识和尊重等等。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千亿美元,但是95%的高端医疗设备仍然依赖于进口。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国家安全和民生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关注和支持,推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