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端午节,满城飘起粽子香气。望牛墩的旧时光手作粽子的味道是怎样的?在望牛墩镇,依然有一些手作粽子,让大家找回记忆中熟悉的味道。
(相关资料图)
蛋黄咸肉粽,应该是粽子里的“C位担当”,绵密的糯米与绿豆,流油的蛋黄,猪肉香而不腻,每一口都是惊喜。
两片粽叶叠成漏斗状,一层糯米,一层绿豆,再放上咸蛋黄和腌制过的五花肉,再细细铺上一层绿豆和糯米覆盖,最后裹上粽叶,绳子缠绕,满满的馅料在娟姨的巧手下变得“乖乖听话”。
粽子食材朴实,但是并不代表制作起来简单。粽叶需要提前泡;糯米、绿豆需要提前泡发和蒸煮;肉类需要提前腌制入味;粽子煮好后需要用冷水冲洗……小小的粽子从原材料到成品,至少需要8小时。
从年轻时跟着长辈学裹粽子,到现在裹粽子给孙辈吃。娟姨说,每一家裹的粽子可能都有着些许不同,不变的是甜咸口的“望牛墩风味”。
碱水粽,望牛墩人也叫它“灰粽”,口感比普通的粽子更有韧劲,没有馅料,却有着粽叶的清香,别有一番风味。
制作碱水粽时一般都会提前一晚将糯米用碱水浸泡,浸泡好后的糯米略微发黄,煮粽子时会加入苏木,经过10个小时的柴火烹煮,煮熟后粽子就会染上红色。
吃碱水粽的时候,蘸上一些白砂糖,淡淡的甜味和糯米的清香在舌尖上碰撞,这种味道既朴实又传统,是记忆中熟悉的味道。
地道的味道来自丰富的经验,这是包粽人的生活经历与其所在社会环境下相互作用所诞生的艺术,这种味道是食品工业无法轻易复制的。
袅袅炊烟升起,锅里煮沸腾的不仅只是粽子,还有儿时的记忆,那是刻在记忆深处的味道,是长辈的爱意。
淡淡的粽子香,让人勾起记忆深处的感动与温存。地道美食,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怀,承载着望牛墩镇的文化与记忆,也传承着一方文化。
【撰文】夏颖燕 张仕婷
【制图】孙沛川
【摄影】望牛墩供图
【作者】 夏颖燕;孙沛川;张仕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