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矿车作业的实时直播、“聪明的”鄂州机场智慧高速公路……6月14日,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在湖北武汉开幕,大会涵盖学术交流、技术研讨、成果推广、国际合作、科技竞赛、智库报告与科技成果发布等内容。交通科技博览会集中展示交通运输领域最新技术与工程实例,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智慧工程、智能管理、智能制造及新型系统、装备、材料、方案等技术成果,各类尖板眼齐亮相,带来一场交通科技嘉年华。
现场直播无人矿车作业
【资料图】
未来将在鄂打造无人驾驶矿车项目
在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展位前,不少前来参展的观众正在“云监工”江苏句容台泥智能化矿区的作业。该展位的电子屏上,实时直播无人驾驶的矿卡在矿区作业,一辆编号为XT08的无人驾驶矿卡正以约20km/h的速度朝着矿区行驶。直播画面的左边是矿卡的运动轨迹,右边则是矿卡第一视角的路况画面,以及空无一人的驾驶室。画面中还有显示了车辆当日运输吨数、车辆当日充电量、车辆累计运行趟数、车辆的载重模式等。
直播无人矿车作业
“在江苏句容台泥智能化矿区,我们落地了14台无人驾驶矿卡,矿卡实际运行里程已达38.62万公里,连起来可绕地球9.6圈!”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品牌主管向怡颖介绍。目前,14台无人驾驶的纯电矿卡已在矿区实行7×16小时生产运行,进入常态化全无人驾驶生产阶段,实现了空车行驶、转载排队、转载泊车等操作。同时在矿区安全作业、低碳环保、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该展位的大屏幕上就显示着,这14辆无人驾驶矿卡已经节省碳排放达2145吨。据悉,目前该企业正在和湖北相关单位沟通,以期在鄂打造无人驾驶矿车项目,这或将成为全国建材水泥矿最大规模的无人驾驶项目。
“创新 低碳 智慧 共享——更可持续的交通”是本届世界交通运输大会的主题,在武汉理工大学的展位,极目新闻记者再次感受到了智慧交通。
在展示区域,武汉理工大学孟杰博士向记者展示了团队研发的智能清仓机器人,一个通体绿色、造型可爱的机器人也在无人驾驶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散货船卸货的环境复杂危险,靠人工运作的难度系数高且危险系数大,智能清仓机器人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孟杰说。
该团队隶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智能交通中心和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他们重点研究了基于CAN的智能化线控底盘、船机岸实时通信技术、沉浸式运维机器人云控技术、船机岸协同感知定位技术、机岸协同清舱轨迹规划技术以及基于Web的人机交互技术等六大核心技术。在国内率先实现智能化、无人化岸机协同清舱作业,提升散货港口转运效率和安全性。“目前,我们已经在调试阶段,并且和深圳赤湾粮食港达成约定,在今年7月份会投入使用。”孟杰说。
湖北首条智慧高速公路
聪明的它不仅会看还能感知
“您已连续驾驶3.6小时,可行至前方服务区休息。”在湖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展区,现场放置的沙盘模型上模拟了鄂州机场智慧高速。
极目新闻记者现场了解到,鄂州高速是湖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武汉理工大学姜德生院士团队共同建造的全球首条、全时全域、全天候、可感知、可交互的智慧高速。“这是一条非常聪明的高速,作为一种新型传感网络,鄂州高速不仅对车辆进行监测,更是有对道路、桥梁、隧道的实时传感监测,实现360度无盲区、无死角。比如说前方车辆有违停,我们的显示屏会提醒后方司机减速慢行,从而保障高速的行车安全。”湖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曾梓浛向记者介绍。
为什么能做到如此聪明,这一高速公路路面建设过程中布设了16000个光栅传感器,并且为高速公路植入“触觉感知神经”,再结合视频、雷达等,形成了“触觉+视觉+听觉”多重感知,实现了全时全域全天候信息采集。“从通俗上来讲,我们把独特的大容量光纤传感器埋到了混凝土和沥青里面,这样相当于你的混凝土和沥青就具有智能功能了,因此可以感知路上的车辆,知晓路面的质量和桥梁的健康状况等。”武汉理工大学姜德生院士介绍。
“鄂州机场智慧高速公路的建成,迈出了我省智慧高速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全国智能道路上前进的一大步,第一次在国内外实现了全时全域、全天候的智能。”姜德生院士进一步谈道。与此同时,他表示智能道路发展任重道远,早期的智能道路是提供的信息,但未来不仅是提供信息,更是要发展服务,为道路、为车辆、为人服务。据悉,交通科技博览会展览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展出300余项颇具代表性的成果,汇集了全球交通运输领域的典型科技创新主体、最新技术与工程实例,特别是智慧工程、智能管理、智能制造及新型系统、装备、材料、方案等技术成果,为与会者提供了高端的产业交流平台。
作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创新、推动创新、展示创新的国际化交流平台,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积极展示和分享了交通运输领域的新成就、新理念、新趋势、新技术和新产品,必将对提升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技术创新水平,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将积极推动国际交通运输领域达成共识与合作,有力推动我国和世界交通运输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